位置:吾去爱 > 男人杂谈 >

谢剑平院士资格受到质疑,网友称何不请辞

来源:好男人网2023-12-20 13:57作者:林夕慕雨

谢剑平院士

“院士”作为科学界的最高荣誉,自然包含有“真、善、美”的道德评价在里头,所以每年的增选都引来外界高度关注,但是,从来没有哪一年像去年这样热闹。最开始是网曝最终入围名单,结果八九不离十,让人不得不怀疑增选机制的公正性。然后就是谢剑平的当选,将争议推到高潮,有人甚至将他称为“杀人院士”。现在,又有近百位院士联名要求重审谢剑平院士资格。

谢剑平是搞烟草研究的,为中国烟草总公司郑州烟草研究院副院长,而郑州烟草研究院是我国唯一直属于国家烟草专卖局的烟草研究机构。谢的主攻方向是卷烟“减害降焦”法。为了达到“减害降焦”,他甚至引入中草药,研制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所谓的“神农萃取液”,而这也是最让人诟病的。

不幸的是,“减害降焦”是个伪命题,同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的陈君石就直言“香烟‘减害降焦’是方向性错误的研究”。不错,科学研究表明,烟草燃烧所产生的烟焦油是最主要的有害物(而不是尼古丁,尼古丁最主要是让你上瘾)。事实上烟焦油是一种混合化学物质,里边包含了几千种致病甚至致癌物质,比如可导致肺癌的苯并芘。

正是基于上述,谢剑平才提出了所谓的“减害降焦”,其逻辑很简单,那就是:不是说烟焦油是最有害的吗?那如果我把烟焦油的量降下来——即所谓的“降焦”,人抽烟的时候就不会抽到那么多的焦油量,那不就可以达到“减害”的目的了吗?这逻辑咋看挺有道理的,浅显易懂,明白晓畅,但一旦将其放到真正的现实当中来检验,就发现那其实大错特错了。

错误在于,人抽烟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获得那份快感!而那份快感从何而来?从烟焦油而来!!于是,现在你把每支烟的焦油量降低了,这就相当于把每支烟原来所能带来的快感也降低了。结果是为了得到足够多的快感,得到和原来抽一支烟、一包烟所带来的快感,抽烟者将会更加拼命抽烟,而不是减少抽烟。本来抽半根就可以的,现在一定要抽完整根;本来抽一根就可以的,现在必须抽两根;本来抽一包就可以的,现在非得抽两包。这样下来,抽进去的总的焦油量不是少了,而是多了。

由此我们不难看出,谢剑平的方法——即所谓的“减害降焦”法,其最终结果不仅不“降焦”,反而“增焦”;不仅不“减害”,反而“增害”。事实上这早就是科学界和国际社会的共识。《烟草控制框架公约》就明文写着:“烟草制品包装和标签不得以任何虚假、误导、欺骗或可能对其特性、健康影响、危害或释放物产生错误印象的手段推销一种烟草制品,包括直接或间接产生某一烟草制品比其他烟草制品危害小的虚假印象的任何词语、描述、商标、图形或任何其他标志。其可包括‘低焦油’、‘淡味’、‘超淡味’或‘柔和’等词语。”其目的就是为了防止打擦边球,变相推销烟草。

客观地看,谢剑平的研究成果不是为了真正减害,而是在于改变烟草的口味——这有点类似于在食品加工过程中,添加点食品添加剂以改善口感、风味等——但这种口味的改变,往往又会导致抽烟者更严重地抽烟。因此,说什么“减害降焦”,不过是骗人的江湖把戏。但是,近年这种伎俩为何在中国烟草业遭到追捧,大行其道呢?以至于让这样的“专家”都当上了“院士”?原因很简单,在禁烟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的当下,“减害降焦”是推销烟草的最好广告。

我们必须正视这些触目惊心的数据:当下全球总人口为70亿,全球烟民13亿,差不多相当于我国总人口,占了总人口的19%;13亿烟民里边,中国烟民占了3亿多,占了烟民总人口的23%。再具体看中国烟民,中国总人口13.4亿,烟民3亿,二手烟民7.4亿,吸烟者加吸二手烟者就占了10.4亿,比例高达78%,亦即在中国,100人里边就有78人受烟草毒害。每年全球因吸烟导致疾病死亡500多万人,每年中国因吸烟导致疾病死亡100多万人。一人吸烟,全家遭殃;一领导吸烟,全单位遭殃。难道现在还不到下决心禁烟的时候??

中国早在五年前就签署《烟草控制框架公约》,近年也不乏禁烟宏伟目标,但是现实状况是我们不仅不是离目标越来越近,反而是离目标越来越远;烟草业不仅不是越来越惨淡经营,反而是越来越蓬勃发展。问题到底出在哪?我认为一个是出在烟草业政企不分的体制上,管的和做的一家亲,事实上这是一种合法的最佳的官商勾结模式,不截断源头,任由源头活水(祸水)滚滚而来,你光治理下游有什么用?爆发“洪灾”是难免的;另一个是出在决策者和执行者身上,他们当中很多人本身就是老烟枪,对于这些领导们来说,禁烟就是革自己的命,你说他们怎么拿得出决心、勇气和魄力?所以,要想有实质性的禁烟效果,就不能不从这两手抓,而且两手都要硬。否则,一切都是痴人说梦。

烟草院士”事件持续发酵。有网友发微博质疑工程院新晋院士谢剑平的院士资格,指其研究“烟草减害”实为高效杀人。接着国家控烟办主任杨功焕表示谢剑平的研究成果会误导公众,帮助烟草企业卖烟。只有工程院副院长旭日干简单回应过质疑,称谢剑平当选“自有其道理”。而最近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君石接受记者采访时再次直陈,“烟草院士”的出现不仅是控烟失败的表现,更是科技界的遗憾。

研究烟草科技的人该不该当选院士?这实在是一个爆炸性的议题设置。对于“烟草院士”的争议大体不外两方面:一是科研水平之争,二是科技伦理之争。

科研水平不是一般公众所能置喙的。只是“烟草院士”事件后,相关领域的学者纷纷起而反对,恐怕不会全无道理。认为中国降焦减害是伪命题有之,比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杨功焕直截了当地指出,谢剑平的研究“一点都不新鲜”,几十年来、多个国家、成千上万个研究早已证明,任何降焦、任何添加剂,包括中药,都无法让卷烟“减害”。甚至批评他的研究就是一个骗局,只是为了推销更多的烟草而已。

而从科技伦理方面看,对“烟草院士”亦极为不利。认为谢的研究成果直接有益于烟企,因而参评院士有悖国际惯例。

院士是国家设立的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称号,一般为终身荣誉。在我国院士更是一个体现着科技水平、政治荣誉、福利待遇等多重因素的超级荣誉。对此,中国工程院的网站上有一封“致2011年新当选院士的信”更有说服力:“中国工程院要为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应有的贡献,关键是要建设一支素质高、学风正、品德优的院士队伍”,显然院士评选除了拼科研水平、科技成果本身的技术因素外,不能忽视社会责任、道德因素以及社会反响、公众接受程度等。

此外,其实院士退出机制的问题也不能完全回避。院士作为终身荣誉本身就应是一个慎之又慎的问题,一轮的院士评选是否都选得极准?曾经院士官员化、商人化倾向倍受诟病,也表明人们对院士的学术水准与道德羽毛是有洁癖的,这从另一方面也表明院士亦应有退出机制。

  • 今日热点
  • 一周排行

名人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