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吾去爱 > 探索发现 >

什么是“活化石” 活化石是否一直没有变化

来源:小编整理2024-07-17 11:25作者:qwp

什么是“活化石” 活化石是否一直没有变化

达尔文写道:“这些不同寻常的生物几乎可以称为活化石;它们一直存活到了现在,分布于有限的区域内,所受到的竞争压力也因此没那么激烈。”在那个时代,我们现在已知的许多活化石物种还没有被发现。1938年在南非,一位名叫玛罗丽·考特内-拉蒂迈(Marjorie Courtenay-Latimer)的博物学家在检查鱼类标本时,发现了一种原本以为已经灭绝的鱼类。这种鱼后来被命名为西印度洋腔棘鱼(Latimeria chalumnae),科学家原以为它们在6500万年前就已经灭绝。

腔棘鱼的历史可以追溯到3.9亿年前。它们是大型的深海鱼类,能长到2米长,鱼鳍上长有肌肉,如同肢体,鳍上也有鳞片覆盖,且全身鳞片上长有斑点。现存的腔棘鱼有两种,一种是西印度洋腔棘鱼,另一种为印尼腔棘鱼(L. menadoensis),二者是肉鳍鱼类最后的幸存者。

“腔棘鱼的发现让‘活化石’变得广为人知,”古生物学家理查德·福提(Richard Fortey)说,“这是个戏剧性的发现,所有人都认为它们已经和恐龙一块灭绝了。”不过,腔棘鱼更为重要的意义是告诉了我们有关陆地动物演化的信息。

大约4亿年前,一些鱼类以鱼鳍为肢体,开始登上陆地。这些先行者开启了陆地四足动物演化的序幕,包括从蜥蜴到青蛙,从鸟类到人类等陆地脊椎动物都由这些鱼类分化而来。2013年,科学家对西印度洋腔棘鱼的基因组进行了测序,发现它们是最接近第一批陆地动物的物种。不过,这还不足以使它们成为真正的“活化石”。同样发表于2013年的另一项研究称,通过对腔棘鱼化石和DNA的检测,发现现存的两个物种与它们恐龙时代的祖先具有显著差异,这种差异不仅表现在基因水平,而且表现在体型特征上。

“(活化石)这个词暗示在很长的时间跨度内,演化没有在生物体上体现出来,”西雅图Benaroya研究所的克里斯·阿梅米亚(Chris Amemiya)和马克·罗宾森(Mark Robinson)说,“而在腔棘鱼身上这显然是不成立的。”阿梅米亚和罗宾森都从事腔棘鱼基因组的研究。

简而言之,腔棘鱼的骨骼已经发生了改变,它们的第二背鳍从棘刺变成了肉叶状,失去了口部边缘的骨骼。4亿年前的腔棘鱼与现在的腔棘鱼已经不大一样,那么,还存在身体结构没有变化的动物吗?

鲎虫看起来比腔棘鱼更像是远古生物。它们都长着宽阔、平坦的背甲,下面藏着头部和节状的腹部,尾节的两侧是一对细长的尾叉,如同天线。鲎虫的分布地点可以相隔很远,中国、欧洲和美洲都有,它们已经存活了3亿年,是二叠纪大灭绝的幸存者。

根据2013年的一项研究,鲎虫在数百万年时间里经历了显著的分化。研究负责人、英国赫尔大学的阿非利加·戈麦斯(Africa Gómez)说:“存在着许多演化的清晰证据。”事实上,鲎虫之所以存活至今,关键可能就在于它们的繁殖方式。鲎虫是雌雄同体的,可以单独产生后代。

鲎虫是自体受精的雌雄同体动物,在卵巢中具有能产生精子的器官,因而能给自己的卵细胞授精。“雌雄同体或许可以使生物能更好地占据栖息地,”戈麦斯说,“因而在一些环境变化频繁的区域,它们就具有更大的优势。”特别是在20000年前的末次冰期末期,欧洲北部被冰盖覆盖。当冰雪融化是,新的洪水平原、河流和湖泊出现,雌雄同体的动物如鲎虫等,就能以相对较快的速度占据栖息地。

名人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