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吾去爱 > 历史 >

揭秘最易令人误解的历史真相:太监就是公公吗?

来源:小编整理2024-01-19 16:33作者:chenliang

我们伟大的祖国,拥有悠久的文化和文明史。很多的国人也都喜欢历史。但,对于一些历史知识的理解,98%的朋友都错了。这不怪大家,怪就只能怪那些不负责任的、所谓的历史作者。闲暇之余,根据平日里大家最易出现错误的历史点做一个纠正。

圣旨

圣旨的宣读、材质和颜色。

我们经常在影视剧中听到太监宣读圣旨:“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仅就这一点,就是错误的;我们时常看到圣旨有着一成不变的材质和颜色,这一点也是错误的。

“奉天”指的是尊奉天命,“承运”指的是继承”五德“(“金木水火土”)的运行。所以“奉天承运”意为君权神授,君权是上天赐予的。圣旨开头为八个字,“奉天承运皇帝“六字是连续的,其余的两个字根据圣旨的内容和诏告对象的不同可分为三种:“诏曰”,“制曰”和“敕曰”。

圣旨的材质:圣旨是中国古代帝王权力的展示和象征,其轴柄质地按官员品级不同:一品为玉轴,二品为黑犀牛角轴,三品为贴金轴,四品和五品为黑牛角轴。圣旨的材料十分考究,均为上好蚕丝制成的绫锦织品,图案多为祥云瑞鹤,富丽堂皇。作为历代帝王下达的文书命令及封赠有功官员或赐给爵位名号颁发的诰命或敕命,圣旨颜色越丰富,说明接受封赠的官员官衔越高。

青铜器中的鼎,相当于现在的锅?是拿来煮肉的吗?

鼎

记得小寒在儿时上学的时候,学过一篇课文,里面的注释说鼎相当于现在的锅,并且一般拿来煮肉。这个看法,相信很多人都曾见过,并且认为是真理,实际上这次小学课本编纂中一个很弱智的错误。鼎,在商周的青铜文化鼎盛时期是重要的礼器,却不是拿来煮肉的锅。在祭祀活动中,祭司们会把事先就煮熟的肉,放入鼎中,然后鼎下加添了香料的柴火,持续加热,以帮助碎肉保持温度,让祖先和天神可以吃到热乎乎的碎肉,保佑国家的风调雨顺。人家肉都事先煮熟了,你能把鼎当成是做饭的锅?在这么一个小细节上都误人子弟,更何况我们课本里记载的其他内容呢?

臣妾

臣就是臣,妾就是妾。臣成不了妾,妾也很难成臣。《周礼》说:“臣妾,男女贫贱之称。”可以看出,臣妾是地位低贱者的代名词。一般情况下皇后和妃嫔对皇帝自称为妾,妾身,贱妾,小妾等。但也有极少数的皇后和嫔妃自称臣妾,发生这种情况,那说明这位皇后或者嫔妃自身的出身非常的低。

李广真的因功高盖主而不被汉武帝封侯?

李广

民间一般认为李广对汉朝抵御匈奴的贡献很大,匈奴对其闻风丧胆,李广功高盖主,功劳超过汉武帝本人,因此武帝封无可封,只能压制他,不给他封侯拜相,甚至将其害死!事实的真相果真如此?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如此狭隘?其实这是一个很大的杜撰出的误区。李广在汉景帝时期是一个冲锋陷阵的小将,是秦国骑军名将和奠基人李信的后人,在周亚夫平定七国之乱中作战勇猛,因此被举荐,进入朝廷的视野。他一生最高的实授官位不过是太守,是地方的边疆军区的一个军政官员。太守秩比两千石,并非高级统帅,没有资格被封侯,再者,李广一生在与匈奴的交战中虽然也有亮点,但是这无法掩盖他败多胜少的现实。

名人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