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吾去爱 > 热点资讯 >

筑梦班弹古筝的曾佳慧是谁有什么背景 曾佳慧的音乐之路及个人资料盘点

来源:小编整理2023-12-20 13:57作者:Mao

为了圆梦,许多人都会有自己的想法,那么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呢?今天小编为大家介绍的这位就是一位年纪轻轻的姑娘曾佳慧,因为公益性教学,让她获利,成功在音乐的道路上越走越远,那么她也是不忘初心,帮助每个孩子!

“来到遂昌,最大的意外就是筑梦班,要感谢为他们排练的老师,把他们教得这么好。”常石磊由衷感叹。“筑梦班”是什么来头?为何有这么大面子?这还得从躬耕书院说起。

筑梦班的教学完全公益性,国内外专业的音乐老师利用假期时间来到遂昌,义务为孩子们教学,今年,参与公益培训的老师人数最多、影响力最大。6年多来,遂昌350多名孩子在躬耕书院得到老师们的悉心教导。

这位弹古琴伴奏的“小老师”是“筑梦班”的志愿者教师,名叫曾佳慧。几年前,她还是躬耕书院音乐筑梦班夏令营第一期音乐暑期夏令营招收的孩子中的一员;现在,她已经是中国音乐学院古琴专业大二的学生。

从2011年的曾佳慧到2018年的高海心,7年,音乐对孩子与乡村的赠予,超出了所有人的想象。

一个看似偶然的想法:

“不如先教孩子音乐吧”

北京到龙游,要乘6个小时高铁,然后坐1个小时大巴到遂昌县,再转入乡道、村道、不知几个弯的山路开车1个小时,才能到红星坪村。

这里三面环山,仅靠一条4米多宽的水泥路跟外面的世界联结,时不时有鸡、鸭、土狗大摇大摆在眼前走过。站到稍微高一点的坡上远眺,可以望见乌溪江水库的一角。

这是曾佳慧再熟悉不过的路线——七年前,她就是从这条路走出村子,到北京,然后,成为红星坪村第一个“被首都高等音乐学府录取”的娃。

这七年每年的寒暑假、小长假,曾佳慧也会风雨无阻地沿着这条路,定期回到位于红星坪村的琴圩书斋,给音乐筑梦班的“学弟学妹”们上课。

对于刚满20岁的曾佳慧来说,这更像是一种习惯。回到自己音乐之路的起点,也是一草一木都再熟悉不过的家乡,这种说不清算不算使命感的情愫,一直根植于她的心底。

回到2011年,当时杭州龙井草堂的创始人戴建军,因为“寻找好食材”偶然来到遂昌黄泥岭村。

“九山半水半分田”的自然气息,把戴建军镇住了。他决定在此地动土,一开始不过是想做个纯粹的食材基地。但跟国学大家杜道生的一次对话,让戴建军重新思考自己要做的事。杜道生说,中国人一直讲究耕读并举,“如果在这里做一个书院,还可以有教育的责任”。

3个月后,躬耕书院成立了。

后来,在邀请指挥家、小泽征尔的爱徒陈琳以及古琴演奏家陈雷激来山里吃土鸡的餐桌上,几个人萌生出一个共同想法——教育从哪里做起?不如先试着教这些大山里的孩子音乐吧。

听起来,这只是一个偶然的想法。

走出大山的女孩

假期回来教更小的孩子

2011年,躬耕书院办了第一期音乐暑期夏令营(这也被看做是音乐筑梦班的前身)在当地村里招生。那次,总共来了十几个晒得黑黝黝的孩子,他们半天不说一句话,更不用说有什么音乐素养了。当时13岁的曾佳慧,就站在他们中间。

对这些山里的孩子来说,命运轮盘上的选项并不多。如果当时没有走上音乐之路,曾佳慧应该会上一所普通的学校,或者就直接外出打工补贴家用。学音乐所需的费用,也通常会让这些家庭望而却步。以曾佳慧弹的古琴为例,最普通的每架也要万把块钱,“当时我爸妈都在外打工,如果没有筑梦班,以他们的收入,肯定无法支持我学音乐。”曾佳慧说。

第一期音乐暑期夏令营仅有十天,这个姑娘以自己的认真,打动了所有老师。

有一天,陈雷激上完古琴课,就对孩子们说,“你们在这练琴,到了吃饭时间我来叫你们”。

结果,跟几个老朋友吃饭聊得开心,陈雷激把这事给忘了。到了晚上八九点钟,陈雷激路过琴房,发现里面还有声音,推门进去一看,其他孩子都走了,曾佳慧一个人却还在练。陈雷激问,“你怎么还在啊”,曾佳慧说,“老师,你不是说一直练到吃饭来叫我们吗”。

十天后,老师们做了一个重大决定,带曾佳慧去北京,先去中国音乐学院附中跟读一年,后面能不能考上,就看孩子自己的造化了。曾佳慧家里不用出一分钱,开饭店的戴建军负责学费,指挥家陈琳负责生活费。

曾佳慧很争气,苦读一年后,第二年通过了全国校考,又从附中一路考进中国音乐学院古琴专业,今年读大二。

中国音乐学院2017年本科招生专业考试合格考生名单:

426 国乐 中国乐器演奏 720052 曾佳慧 女 中国音乐学院附中 古琴 92.23!

一回到音乐筑梦班,曾佳慧还是和孩子们同吃同睡在一起,不厌其烦地教孩子们识谱,一遍遍为孩子们弹着古琴伴奏……曾佳慧现在所做的一切,正是七年前陈琳、陈雷激这些艺术家们在她身上所付出的投射与复刻。

这个年纪的年轻人,对未来已有了自己的打算,“不管以后在哪里工作,我每年还是会回来继续(音乐筑梦班)这件事。”姑娘语气中有不容置疑的坚定。

六七年的时间

音乐在山村成了一件自然的事

沿着红星坪村的坡道往上走,路过一大片茂盛的荷花池,就到了音乐筑梦班的大本营琴圩书斋。

早上9点,太阳还没从远山的云雾中挣脱开来,清澈的童声合唱,就已经从布满爬山虎的白墙后徐徐传出。

“真的,孩子们的歌声,会赋予这个地方灵性。”只要筑梦班的孩子一练歌,在田间地头干活的村民们,都会直起腰,出神地听上几分钟,戴建军看得真切,“他们不懂音乐,但都说很好听。”

从2013年算起,筑梦班已经走入第六个年头。每年夏天,躬耕书院都会面向整个遂昌招生,条件只有两个:1、遂昌本地人;2、年龄在小学二年级至四年级之间。

只要通过最终面试,每年寒暑假、小长假,以及固定的周末,都可以参加筑梦班的集训和学习,整个学习过程,家长不需要花一分钱。

来自三仁乡坑口村的李佳怡,从二年级就开始参加面试,直到四年级的那个夏天,终于被录取。虽然,那个时候,她依然连“哆来咪发嗦啦西”都唱不准。

“我们村里就我一个!”在筑梦班的两年里,李佳怡先后去了杭州、苏州演出。李佳怡记得,去苏州演出那次,因为主办方压缩时间,准备了三首歌的筑梦班,只唱了两首。在后台的走廊里,孩子们都有些沮丧,这时陈琳提议,“没唱的那首歌,我们就在这里唱吧”,歌声响彻后台,每个人看到了彼此眼中的泪光。

音乐给予孩子们的,不仅仅是音乐本身。

  • 今日热点
  • 一周排行

名人资料

更多